1996年把个人资料表递到人才中心的聂艳很快等到了面试通知,她见到了桥头中学的罗河灿校长,几天后,她当了东莞桥头文德中学的老师。聂艳离乡背井来东莞的原因只有一个:追随她的夫君雷清荣。
1996年的雷清荣在樟木头赤山部队任排长,他俩家庭为世交,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聂艳的眼中,军人就是正义、正气、力量和责任的象征。可是,嫁军人也意味着长年的分居、孤独和思念。聂艳扛过来了。
十几年过去,豆蔻年华的聂艳成为了樟木头众所周知的双拥艺术团团长,团队成员近三千名,在这里她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拥有美满的家庭,,也还有自信、洒脱和精彩。
书记谱写团歌《军歌嘹亮》
军人出身的樟木头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李满堂对军旅生涯饱含深情,2010年9月,他对聂艳和其他几个军嫂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建立一支军嫂合唱队,实现地方跟军队的亲密对接,于是,聂艳带着几个姐妺投入到了合唱队的筹建中。
随着越来越多军嫂以及现役军人中文艺人才的加入,短短几个月,合唱团就达到了几百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后来,在镇领导李满堂的力促下,合唱队发展成合唱团,并最终成立了中国双拥艺术团。李满堂书记还将艺术团的宗旨用一首词写了下来作为团歌,这首歌就是《军歌嘹亮》。歌词感动了聂艳,也带来了灵感,她将这首词谱成了曲,即有大调的雄壮,也有小调的婉转。
成立至今,艺术团吸引了近三千名现退役的军人军属和支持双拥工作的艺术人才参与。目前,艺术团下有50多支专业和具有专业水准的非专业艺术队伍,并在全国拥有了5个分团。短短一年多时间艺术团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演出200多场,受惠群众达30多万人次。
一首歌一段情
“哥去当兵守边防,妺在家中等郞回,一件军装伴妺旁,一段相思两地长……”这是《钥匙不到锁不开》里的歌词。2012年4月东莞首张原创军旅歌曲专辑《军歌嘹亮》历经三年,共收录十三首原创军旅歌曲,其中三首是李满堂书记填词,其他均由聂艳担任词曲作者编创而成,而《钥匙不到锁不开》正是根据聂艳的亲身经历改编。
身怀六甲的聂艳,当年还在桥头当老师,一到晚上一个人在房间,老鼠叫、虫子爬,特别害怕,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的她渴望着温暖的怀抱,强忍着对丈夫的思念,哭过不知道多少次。丈夫雷清荣跟她说:我人不在那边陪你,我用这套军装来陪你。这句话深深地触动着她,一套军装伴随了她无数个孤灯难眠之夜。
《好女儿要嫁兵哥哥》这首歌在艺术团里也有真人在演绎。杜史桦,一个地道的广东妺子,樟木头中学老师,进了艺术团之后,对兵哥哥充满了向往,在她的眼中兵哥哥就是正气和善良的化身,她谈了兵哥哥失败后,还是矢志不渝,最后如愿以偿找了一个罗浮山的军官做丈夫,这曲《好女儿要嫁兵哥哥》在她唱来,是真情,是挚爱,是对军人的崇敬。聂艳告诉记者,像杜史桦这样爱上兵哥哥的团员有好几个。艺术团频繁的活动成就了军地之间的恋情。
要做就做“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
美轮美奂的《印象泰安》,活灵活现的《麒麟戏五鬼》、曲风优雅的《观音绿》……在2012年樟木头小香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由中国双拥艺术团献上的众多表演节目惊爆现场。艺术团成立短短一年,在业界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并迅速被东莞市民所熟知。
聂艳介绍,“艺术团秉承"海纳百川,累积人才资源"的宗旨,吸纳有着艺术特长的军人、军属”。招募的团员在学历、经历等方面不设门槛,现退役军人军属以及所有支持双拥工作的有艺术特长的人都可参与。虽不设门槛,但团员里有大部分都是来自各级文化系统、文艺院校、专业文艺团体的专业从业人员,其中甚至不乏全国知名的艺术家和音乐制作人。
每次表演结束,艺术团还对参加活动的团员发放适当的津贴,报销路费、误餐费和服装道具化妆等正常支出费用。
2011年8月,中国双拥艺术团爱乐交响乐团成立,拥有成员80多名,实行双管编制。并举办了首场原创交响音乐晚会,晚会以爱国歌曲、双拥歌曲、客家歌曲为主。2012年9月20日中国双拥艺术团捐出2000张《军歌嘹亮》专辑进行义卖,用于捐赠一架钢琴、一套打击乐器和一批口风琴给广东省儿童救助中心以及购置一批新冬衣用于捐赠给需要帮扶的孤寡老人。聂艳的下一步目标是把中国双拥艺术团打造成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
现在,聂艳的丈夫已经转业地方,回想起自己军嫂生涯,她说:生活是苦的,思念是甜的,那种思念是多么特殊的经历,把军嫂自己的日子过精彩了,就是苦中品着甜。http://news.hexun.com/2012-10-14/14673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