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的神话故事或传说故事有哪些 关于火的神话故事20字
一、关于火的神话故事名字
琳琅故事会
二、有关火的神话故事(100字以内)
火神祝融的传说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大众对保存和使用火的聪明很缺乏。
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
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技巧。因此,当时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扩展资料:
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并逐渐迁移到南方生活,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其实更准确地讲应该一个行业名称。
《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这是古人对“祝融”一词的解释。
“祝”字在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开口祈祷,其本义指男巫,是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引申用来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梦想。
“融”字是个形声字,从鬲,虫省声。鬲是古代一种烹饪器。“融”字的本义是炊气上升,引申为长久、明亮、通达、流通、显明、昌盛、和乐、恬适、和煦、暖和等义。因此,“祝融”一词表示在炊器旁用火,给大众带来希望的人,是掌管用火的人。
三、谁知到哪些有关火的神话故事
很多的你慢慢看啊
1、奥德修斯变成了乞丐,穿过茂密的山林和高地,来到女神指定的地点。他在这里果然找到了牧猪人欧迈俄斯,这是他的一个忠心的仆人。欧迈俄斯正在山坡上用巨石围成的牧场上牧猪。这里共有十二个猪圈,每圈有五十头母猪。公猪的头数明显少于母猪,它们都在圈外。宫殿里的求婚人每天都要宰杀一头肥猪,因此只剩下三百六十头了。除了这些之后还有四条猛犬看守猪群,它们看上去凶暴得像恶狼一样。
牧猪人正在切牛皮,准备做绊鞋。他的三个助手赶着猪去放牧了,第四个进城给横蛮的求婚人送猪去了。只有他一人留在那里。
那些狗发现了奥德修斯,吠叫着扑了过来。奥德修斯丢掉棍子坐在地上。如果不是牧猪人及时从门内赶出来,用石头把狗赶走,奥德修斯肯定要被自家的狗咬伤了。牧猪人转向他的主人,不过他以为眼前的外乡人是个乞丐,便对他说:老人家,我要来晚点,你就会被狗咬了。进屋来吧,可怜的外乡人,我给你一点吃的,等你吃饱喝足后,你再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受到哪些折磨。你显得实在可怜!
他们进了草房。牧猪人给他在地上铺了些树叶和树枝,又在上面垫了一张粗陋的野羊皮,接着请他坐在羊皮上。奥德修斯感谢牧猪人的好意。欧迈俄斯听了,回答说:老人家,我们一点也不能亏待客人。当然,我没有什么财产,不能好好招待你。如果我的主人在家,我的情况一定要好一些。他会赐给我房屋、田地和妻子。那样,我就能慷慨地款待外乡的朋友了!
说完,牧猪人走进满是猪仔的猪圈。他抓了两只,把它们杀掉,准备招待客人。他把肉切成片,穿在铁叉上,撒上面粉,放在火上烤得喷香,递给奥德修斯。他又把罐里的甜酒倒在木碗内,放在外乡人的面前,说:吃吧,外乡人,请尽情地享用,这是小猪仔肉,大肥猪都被无耻的求婚人吃光了。他们一定听说我的主人已经死去,因此他们前来向他的妻子求婚,全不依照平常的规矩,而是放肆地挥霍他的财物。他们每天不是宰一、两次猪羊,而是日夜饮宴,在宫中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美酒。啊,我的主人的财富有二十个君主的财产那样多!他有十二群牛,十二群绵羊、山羊和猪仔,都由他的牧人在草地上放牧。这儿就有十一群山羊,由忠实的仆大众看守着,但他们每天必须给求婚人送上一头肥羊。我放牧他的猪群,可是每天也必须挑选一头肥猪,送给那批贪得无厌的求婚人!
牧人说话时,奥德修斯不停地大吃大喝,一句话也没说。他心里却在动着复仇的念头。当他吃饱喝足后,牧人又给他斟上一杯美酒,他为牧人祝福,接着说:亲爱的朋友,给我更详细地讲一讲你的主人的情况吧!我也许认识他,也许在哪里见过他,由于我算得上是个走遍天下的人!
牧猪人不相信地摇摇头,回答说:你以为,一个外乡人给我们讲一点有关主人的事,我们就会相信吗?过去,已有不少的外乡客,为了寻求衣食和住宿,讲了不少关于主人的情况,王后和她的儿子听了感动得流泪。但我认为他们都是来骗吃骗喝的,我相信,他一定不在人世了。我再也不会有这样美德的主人了。当我想起奥德修斯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想念一位仁慈的长兄,而不是我的主人。
噢,我亲爱的朋友,奥德修斯回答说,虽然你在心里不相信他会回来,可是我却要对你发誓:奥德修斯一定能回来。我要在他回来后,才会向你们要求报酬,要求你们送我衣衫。我虽然贫穷,但我绝不会说谎。我恨死了说谎的无赖。你听着,我当着宙斯的面,指着你的餐桌和奥德修斯的牧群向你发誓:在今年年底以前,他一定会回到他的宫殿,并收拾那批骚扰他的妻子和儿子的求婚人。
呵,老人家,欧迈俄斯回答说,你安静地喝酒吧,别再胡说了。你的预言得不到我的报酬,由于我的主人奥德修斯不会回来了。我现在只担心他的儿子忒勒玛科斯。我希望他的聪明才智跟他父亲的一样。可是有人,也许一个神只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到皮洛斯去打听父亲的消息了。求婚人却乘机埋伏在半路上,准备把古老的阿耳喀西俄斯家族的最终一棵根苗除掉。现在请告诉我,你是谁,你为什么事来到伊塔刻?
奥德修斯给牧猪人编造了一段故事,说他是没落的富家子弟,家住克里特岛,接着又编了一些离奇的冒险经历。他在故事中提到了特洛伊战争,说在那里认识了奥德修斯。他说在回家途中风浪使他漂到忒斯普洛托斯人的海岸,那里的国王对他讲奥德修斯曾在忒斯普洛托斯作客,后来他到多多那的神坛祈求宙斯的神谕去了。
当他说完编造的故事后,牧猪人说:不幸的外乡人哪,你的不幸的遭遇,使我深受感动,可是关于奥德修斯的事,我却不能相信。你何必凭空编造呢?几年前,一个埃陀利亚人路经这里,对我说,他在克里特岛的国王伊多墨纽斯那儿看到奥德修斯,说奥德修斯正在修理被风浪打坏的船。他还说奥德修斯在夏天,至迟在秋天,一定会带着他的同伴和丰富的战利品回到家乡。他说这些谎话,只是为了让我收留他。从那以后,凡是说见过我主人的话,我都不相信。你不用说谎了,你不说谎,我也会招待你的。
不一会,他的助手们都赶着猪回来了。老牧人吩咐宰杀一头五岁大的肥猪,招待客人。他用一部分猪肉献祭仙女和神只赫耳墨斯,并把另一部分猪肉分给他的助手,可是他却把最好的肉献给客人,虽然这位客人在他的眼中不过一个乞丐而已。
奥德修斯深受感动,他感动地喊道:友好的欧迈俄斯哟,我如此潦倒地站在你的面前,你却如此尊敬我,愿宙斯保佑你。牧猪人感谢他的好意,并劝他用膳。
他们正在欢乐地吃喝时,乌云遮住了月亮,西风在空中呼啸。随即大雨瓢泼而下。奥德修斯因衣衫褴褛,感到寒冷,不由得紧紧裹住衣衫。
欧迈俄斯见状连忙起身,在离火坑不远的地方给客人铺了一张床,床上铺了厚厚的山羊皮和绵羊皮,他让奥德修斯躺下,还给奥德修斯盖上一件厚厚的长袍。自己执着长矛在猪圈旁过夜,看守猪仔。奥德修斯暗自庆幸有这样一位忠心的仆人,他即使认为主人已经死了,仍小心地为主人看守家财。
2、火的神话传说
施嘉雯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大众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大众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大众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物品吗?”于是,他勇气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大众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大众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大众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大众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接着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大众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大众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大众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聪明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念中的神祗其中一个,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然而,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念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难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见解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