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2017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2017四川高考总分

2017年四川高考作文怎样写,今年四川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试题作文

请以“坚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深入了解。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评析

今年,是四川取得自主命题权以来的第三年,这第三道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试题的命制有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背景,那就是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韧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空前的团结,涌现出无数催人泪下、可歌可泣的坚韧故事。有人认为这道试题是临时修改的,但不管是临时修改的,还是早就命制好的,出此题目考查学生,却是非常得体非常合时的题目。

古人云:“诗合为事而发,文合为时而作。”让我们的高中生在高考考场上去认真审视发生在身边的乃至历史的有关“坚韧”的人与事、情与景、趣与理,让每一位考生在大灾大难面前,不仅仅去回忆痛苦,而是更好地激发起战胜困难、战胜灾害的坚韧斗志,让每一位考生的人性经受一次洗礼,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品格得到提升。这是一件多么必要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务啊!

回望历史,四川200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以“问”为话题,而2007年则是全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从命题形式上讲,今年又一改2007年的命题作文,回到2006年的话题作文。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务。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平时的作文训练,必须严格要求,全面体系,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切忌猜题押题,跟风逐流,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与全国其他17道高考作文试题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试题仍是独具特色的,它不但涉及事物的表象,而且深入到了人的灵魂层面、认知高度。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正确的全球观、价格观,都是不无裨益的。那么,怎样来审读四川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才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得心应手,一展才情呢?

题目出得干净利落,没有罗列材料,没有给出导语,没有给考生设置任何审题障碍,不但为考生的写作留下了腾挪跳跃的巨大空间,而且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情的广阔平台。题目除坚持“三自”制度,在字数上有要求外,显得非常大度。根据“三自”制度的“文体自选”,考生就有了选择文体的极大自在,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体裁来写,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激情喷发的诗歌、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然而,不管怎样说,形式只是想法情感的一种载体。如果我们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诚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怎样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坚韧”的深刻认知、特殊思索、别致感受,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令人击赏的佳作。

“坚韧”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不仅是一种灵魂、一种质量,更是一种传统、一种人文财富。古往今来,有关“坚韧”的人与事、情与景、趣与理,可谓数不胜数。选材时,可以选自己,也可以选他人;可以选古人,也可以选今人;可以选国人,也可以选外国人。只要与“坚韧”有关的人和事均可。我们都知道,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人写事都离不开情与理。因此,我们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人、友人,乃至古人、今人身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的“坚韧”事迹,表达自己的敬意、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中的败类因不“坚韧”而受人唾弃,表达自己的憎恶愤怒。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章选材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可以或单向思索,或双向思索,或多向思索;或正向思索,或反向思索,或步步深入,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

2017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写得是,天行健中国以自取不息算跑题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索?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深入了解;不少于800字。